廖汉英主任研发“治本之法” 牙周炎诊治迎里程碑

2022-06-02 19:02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131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全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也就是说有86%的中国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特别是30岁以上的人群,牙周病患者占到了90%,牙齿缺损缺失率为47.84%。



牙周炎即口腔局部炎症所致口腔疾病,常累及牙龈、牙槽骨以及牙周膜等组织,患者有疼痛以及红肿、牙龈出血、牙周袋、牙周溢脓以及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牙齿畸形、牙周软组织坏死等疾病,甚至难以保留牙齿。直接影响日常的口腔咀嚼能力、语言功能与日常社交。



牙周病调查显示76.49%的患者就诊原因是因为牙疼所迫,而2年以上未去医院做过口腔筛检的比例高达56.45%。由此可见,大多数人认为牙周病是个无伤大雅的小病,感到牙齿疼痛才会去医院就医。这就使得很多早期微小的病损可能被延误治疗的合适时机,拖延成较重的问题。



调研统计,患牙周病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几率是牙周健康者的1.4倍;比如说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牙周健康者的2.1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病会让食管癌风险增加228%,胆囊癌风险增加73%;与乳腺癌、肺癌等关系密切。俗语说“病从口入”,牙周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目前我国牙周病患者在治疗中选择采用自我菌斑控制(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等邻面清洁工具)、洁牙、刮治等非手术治疗,而多数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维护后,往往只能在短期内解决症状。咬合创伤是诱发牙周炎的根本问题,洁牙或牙周刮治的方法治标却不治本,日后复发概率达到了90%以上。



*配图:刮治示意图

而相当大一部分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存在齿槽骨破坏及牙龈组织萎缩的情况,基础治疗后仍存在深牙周袋并伴随着牙龈出血。此时,洁牙和刮治已无法彻底清除牙周袋深部的感染物,需要进行牙周再生组织术。在清除深袋内菌斑、牙石的同时,部分条件适宜的骨缺损内可植入人工骨和/或屏障膜,促进牙槽骨再生,重建及強化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获得咀嚼功能的部分恢复。



*配图:牙周再生组织术说明图

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治疗的需求已经提升到美观层面。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牙周肿痛等症状,但治疗后患者牙周水肿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也较为明显,影响治疗预后与患者舒适度,美观度难以保证,极有可能影响日常生活,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单纯的牙周组织再生术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口腔医学的需求升级使整个行业面临着新的要求和考验,廖汉英主任在牙周病治疗的理念上力求革新,投入研发,挑战重度牙周病治疗极限。廖汉英主任在正畸临床持续40年的深耕中,发现正畸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咬合创伤,提出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新方案,兼并满足了患者的“疾病病症治疗需求+美观度需求”。



该方案在牙周组织再生术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完善牙周炎治疗。通过牙齿的移动精细调整咬合关系,解除错牙合畸形,实现牙周炎的深入诊治。治疗后牙龈附着水平、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菌斑指数改善明显。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牙周炎“咬合创伤”的诱发因素,将复发率大幅降低了70%以上。

廖汉英主任在制定矫治方案的过程中,从宏观的面部比例、微观的唇齿关系到迷你的牙齿软组织,结合社交性微笑,综合分析牙齿矫正与面部美学两者间的关系与变化,科学的结合面部美学来完善矫治方案,使患者美观度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利用“smile track可视化塑颜矫正模拟系统”,迭代正畸效果未知性,通过三维颜面成像技术生成直观的3d模拟预览,做到了矫正效果预见,让患者在矫正前便可以看到矫正后的效果,模拟精度达到98%以上。

在后续的矫正治疗中,依托数据库中上万个口腔正畸病例分析,对患者牙齿的移动进行持续的智能监测,直观的看到牙齿移动的进展情况,并得到现阶段的矫正方案与患者的口扫模型智能分析数据,从而完成高效的复诊监控,及早有效的处理牙齿不良移动问题,降低因牙齿移动偏差导致的矫正风险,为患者带来了最大限度的矫治保障。



廖汉英主任“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的研发成果,可以有效矫正牙齿、减轻炎症水平,且美容效果理想,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升级,进而保障患者口腔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服务国民口腔健康,为牙周炎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人民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投诉与建议 免责声明 sitemap